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成功举办!共谋“AI教育”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作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2/12/19]    浏览次数:287次

  12月17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世纪海航、西瓜创客合作支持的“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搜狐教育直播本次活动,近30万人线上实时观看本届大会。
  大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一步促进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升级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大会诚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行业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领导、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教师、企业家、行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共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改革路径,群策群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本届大会启动环节由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韩力群主持。

嘉宾致辞
张双鼓: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原公使衔副代表张双鼓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学习方式,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课程也逐渐成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具体包括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等。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各大高校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鼓励高校建设新型科研组织机构,开展跨学科研究。自2018年3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开始,2019、2020、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人工智能专业。据统计,当前国内共有440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占1272 所本科高校的34.4%。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学科的设立为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希望本次大会就加快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升级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将有助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进一步把握战略方向,明确战略任务,绘制战略蓝图,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张欣欣:三大亮点助力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张欣欣对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为大会总结了三大亮点:一是重磅专家解读,携手助力未来的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二是聚焦人工智能素养,探索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化建设;三是涵盖内容丰富,产学研协同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刘敏华:人工智能人才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敏华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陆续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规划,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人工智能人才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聚焦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等特色研究方向,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商科、轻工和食品等优势学科,促进“人工智能+”基础上的一流学科建设,为数字经济、食品安全和轻工产业智能化等领域培养高质量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北京全球数字标杆城市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打造与AI企业深度融合的全链条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与百度、商汤、思必驰、智谱华章等多家知名 AI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AI通用学习平台、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热点领域,共建AI特色实习基地,贯通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产学研一体化育人。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段星光主持。四位重量级嘉宾分别从不同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钟义信: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国际信息研究学会主席、发展中世界工程科学院院士钟义信以《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经历和成果,总结并强调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其学科的“范式”仍然是张冠李戴,这是意识滞后于存在的必然。他详细解释了人工智能范式革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范式的问题,并表示要做好人工智能研究,就要选好突破口,尤其是要从指导思想上去切入。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意识去总结人工智能学科的学术本质和方法论,只有搞清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工智能才能摆脱低级状态,进入高级发展状态。

宋晓刚:机器人产业应协同创新发展,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以《迈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主要介绍了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状况,同时他还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他表示,尽管我们国家自主品牌已经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本体再到集成应用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但还是存在明显差距,很难满足我们不同细分行业的应用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偏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不够,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不足,高精度、高速、高可靠性的机器人存在明显不足,高可靠性关键零部件核心元件存在明显差距以及工艺研发、系统解决方案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协同创新发展,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解决从有到优问题,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刘宏: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工具发展最高形态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以《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风雨兼程20年》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方面入手,分享了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他认为,今天所说的“智能”已经不仅仅是人工智能,也包括自然智能、脑科学、算法、软件、硬件、元宇宙等,我们需要把整个信息领域的学科和知识重新梳理,重新锻造,迎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工具发展最高形态,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机器人载体将是未来几十年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力量。

侯增广:智能技术在未来必将大大辅助提高医疗诊疗水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侯增广以《机器人面临的“智能”挑战》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关系出发,引出神经科学和神经康复技术,并分享了AI在医疗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和挑战问题,强调智能技术在未来必将会更好地帮助医疗行业的工作,大大提高辅助医疗诊疗水平。同时,他还讨论了医疗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与反馈控制,以及和临床应用相关的问题和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还首度聚焦中小学AI素养培养,开设了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素养主题论坛。论坛嘉宾聚焦《国家信息科技课程标准》AI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的学业要求,在教学装备、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素养等领域分享了前沿成果和经验。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电话:010-88155107     Email:cseds@126.com

京 ICP 备 18027711 号-1